查看原文
其他

正式发布!第七届“学术之星”出炉,来看交大超强学霸!

上交大 2023-07-28


12月8日下午,第七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会评答辩会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100号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周承出席并讲话。研究生院院长王亚光、文科处处长吴文锋、学生处副处长葛天舒及来自各个院系的16位专家参加了本次答辩会。



周承在致辞中指出,交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在追求卓越的科研道路上不断努力。从重视底层逻辑、从根源出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重视创新、抢抓科技创新制高点三个方面不断勉励自己,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



葛天舒介绍了本届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前期工作。作为我校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学术之星”评选活动坚持以评促建,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本届自9月启动以来,共计收到报名材料87份,经135位校内外专家多环节、多维度评选,最终确定22位候选人入围答辩。



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刘灿华详细介绍了本次会评答辩会的安排及评审规则。答辩会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开展评审,评委综合考虑候选人申报材料与现场答辩情况进行评议。


22位候选人依次上台答辩,展示了自己在学术领域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他们或在世界各类顶级期刊中发表高影响力论文,或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展现了交大学子的风采与实力。评委有针对性开展提问和点评,为候选人后续科研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经过现场的精彩展示和激烈角逐,专家综合考虑候选人的学术成果综评、学术成果创新性、代表作学术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10位“学术之星”和10位“学术之星”提名奖。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由研究生院和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本届获奖名单于12月8日至15日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结束后,还将举行“学术之星”分享会及人物专访等活动,以期带动和促进研究生群体的学术精神培育和学术氛围营造。

\ | /


第七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会评答辩结果






学术之星


//  穆雅娟 医学院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 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张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调控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共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影响因子69.5)、Nature Chemical Biology(影响因子16.2)和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7.7)发表研究长文3篇,一作总影响因子破百。读博以来,两次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  梁久阳 数学科学学院


“这是一种苦旅,也是一份幸运”

★ 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硕博连读生,师从徐振礼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子模拟中库仑长程相互作用的快速算法,已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一作或通讯9篇,JCR 1区8篇),包括交叉学科领域理论算法TOP杂志J. Chem. Phys. 5篇,中国数学会T级分区T1杂志3篇。公开国家算法专利3项,1项已授权并完成转化。2021-2022连续两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院优中选优推荐,并获上海市现代分析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吴文俊博士生特等奖学金等多项学术荣誉。


//  韩东霖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我愿潇洒如鹰,随风傲视丘陵”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钱小石教授。研究方向为多物理场调控的高效环保固态制冷技术。研究生期间一作发表论文2篇:一篇为机动学院首篇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Nature研究论文;一篇Joule被Web of Science评为高被引论文。研究生期间获评博士、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机动学院学术之星。


//  过悦康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集中一点,精益求精”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周健军教授。研究方向是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主要研究模拟数字转换器芯片。目前已发表/录用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3项已授权。三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三次获得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全国一等奖。


//  林雪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直博生,师从韩礼元教授。研究方向为针对钙钛矿光伏的大面积稳定功能层设计。博士前三年,三次刷新钙钛矿光伏的世界纪录,发表1区Top类期刊论文12篇,累计被引超350次,h index为9。其中,以一作或共同一作在包括Nature Energy,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在内的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累计影响因子达141,并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论文及封面论文。以学生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5项。作为学生科研骨干,参与了包括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多个科研项目。此外,担任1区Top类期刊Nano-Micro Letters的审稿人,多次受邀做口头报告,并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Nano Research Energy学术新星金奖等荣誉。


//  唐艳 人文学院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人文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余治平教授。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儒家经学、董仲舒思想与文献。共发表学术论文17篇(含7篇高水平期刊,10篇普刊),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31万字)。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课题组成员。读博期间,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12次,皆提交会议论文并发言。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卓越助教奖”、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全国君子文化论坛“优秀论文奖”、长三角中哲博士生论坛二等奖等。


//  张倬胜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赵海教授。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系统。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在领域内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5篇,包括TPAMI(IF= 24.314)和TNNLS(IF= 14.255)。论文被引次数超过1800次,一作累计影响因子超过60,2篇第一作者论文入选Google Scholar Metrics 2022高被引榜单。2021年入选“全球AI华人新星百强”榜单,获得百度奖学金(全球10人),担任国内计算语言学旗舰会议CCL 2022学生研讨会共同主席。


//  沈泽群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2018级直博生,师从谷国迎教授。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软体传感电子皮肤设计与软体机器人系统应用,共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5篇,EI国际会议1篇,含第一作者/共同一作4篇,其中2篇以第一作者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IF=32.1),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入选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荣誉计划,曾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中科新松特等奖学金,博学致远学术论坛一等奖,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术之星。


//  马天骄 化学化工学院


“真理永远只有一个!”

★ 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系2017级直博生,师从姜学松教授。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智能图案化表面及其应用,在材料和化学领域发表期刊论文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检索论文4篇(含一篇共同一作,均为中科院1区Top期刊),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1篇,PNAS 1篇,一作累计影响因子56.6。曾获赵朱木兰博士生奖学金、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银奖、阿达玛斯学术论文探索优秀奖等。


//  王立人 医学院


“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顾来路”

★ 医学院第六人民医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赵金忠教授,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1篇,累计影响因子达83.022;累计申报了17项专利,其中14项为发明专利(9项已授权);7项发明专利已进行科研转化,其中两项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一项产品已经获得CFDA注册证。曾获上海交通大学硕、博士国家奖学金、“中国生物材料大会”优秀口头报告等称号。


学术之星提名奖


//  张誉 医学院


“梅花香自苦寒来”

★ 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季彤教授。博士研究生期间一作/通讯发表高水平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最后通讯共4篇(累计IF 43.05),代表性研究以封面文章发表于Cell大子刊Cell Metabolism(IF:31.373)。担任Expert Review of Anticancer Therapy、Medical Science Monitor等期刊独立审稿人。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2022年第五届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优秀青年学生论坛一等奖、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极医源”研究生学术论坛 特等奖、2021 中华口腔医学会“新锐之星”。两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


//  徐坤 物理与天文学院


“胸中藏宇宙,笔下有苍穹”

★ 物理与天文学院2019级致远荣誉计划博士研究生,师从景益鹏教授。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星系形成和宇宙大尺度结构,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等国际顶级天文学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篇。读博以来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天文学会奖学金,阿里山奖学金,“阳阳”天文奖学金,光华奖学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优秀学生等荣誉。


//  郭睿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流水不争先,只争滔滔不绝”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19级直博生,师从钱晓华副教授。博士期间研究方向是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围绕“基于视频的帕金森症智能(远程)评估”这一研究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1区期刊论文5篇(包括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长文4篇),均为领域内顶刊,其中4篇均为唯一第一作者;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2区临床期刊论文1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导师为第一发明人),其中已授权2项。读博以来,连续两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作为学生团队负责人于2022年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和东部区域一等奖。


//  郑力荣 物理与天文学院


“独立与合作”

★ 物理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洪亮教授。研究方向为运用国家大科学装置研究软物质结构及动力学。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NAR等期刊发表论文4篇,累计影响因子124.314。参与撰写著作《中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部分学术成果入选2020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摘要集。读博以来,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  邓芳芳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知足而上进”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研究所2019级硕博连读生,师从王如竹教授。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吸附式空气取水及太阳能热利用等相关技术。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文章4篇(均为中科院1区),累积影响因子超过64,发表EI文章2篇,申报发明专利2项(1项已授权)。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等重点项目展开研究,部分成果已在项目实施中得到应用。


//  朱继贞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吕兴才教授。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面向未来绿色船舶动力的应用基础研究,共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燃烧与能源领域顶级期刊《Combustion and Flame》《Fuel》《Energy》上发表6篇(均为中科院1区Top);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4次(均为口头报告)。入选2021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新加坡国立大学);获评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丰田纺织卓越奖学金、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学术之星”等荣誉奖励。


//  王光明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信念即自我实现预言”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8级直博生,师从王贺升教授。研究方向为非结构动态场景下的机器人感知与定位。博士期间共发表了17篇期刊会议论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6篇,一作高水平检索论文11篇(中科院1区期刊7篇,一作累计影响因子>110),一作会议论文5篇(CCF A两篇,CCF B三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已授权1项。连续两年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ETH 博士联培一年。


//  马红阳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19级直博生,师从王德禹教授。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舰船结构极限强度畸变模型设计方法以及重载装备与舰船甲板的相互作用规律。共发表了6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均为第一作者。其中发表高水平检索论文4篇(均为校A档期刊、船海专业顶级期刊),EI会议论文1篇(为交大A类会议);申报国家专利1项。此外,受邀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报告2次。读博以来,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赵朱木兰博士生奖学金,此外获得留学基金委《创新人才国际合作项目》资助,赴日本攻读双博士学位。


//  严彤彤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勤奋求学,熬墨蓄势”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2022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冬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装备可解释性能退化优化建模,硕士以来,在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11篇(中科院1/2区),一作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公开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第十四届结构损伤评估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和第五届机械、电子和工业工程国际学术会议最佳汇报奖,连续三年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IE亮剑工业工程案例大赛全国特等奖(排1)、上海市工程管理创新大赛一等奖(排2)、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术之星等荣誉。


//  孙璐暄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


“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

★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董会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共发表4篇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2篇。担任某期刊审稿人,荣获全球青年零碳峰会TOP 10优秀论文奖、美国环保协会“气候拓新者”称号、“挑战杯”市级特等奖和一等学业奖学金。


学在交大,不负青春

科研创新,强国有我

砥砺奋斗新时代

奏响属于交大人的时代最强音


转载 | 交大官微

来源 | 交大研究生会

文字 | 刘夏

摄影 | 庞衍帅 李舒逸

编辑 | 闫灵犀 张程玮 李亚楠 刘夏

责任编辑 | 金雪

推荐

阅读


1. 金色交大,组图上新!

2. 优秀,不止一面!交大2022年学生年度人物闪耀亮相

3. 40件珍档,见证交大77、78级学子毕业芳华40年!

4. 交大文科又发力,“文治大讲堂”正式启动!

5. 落地生“金”!交大提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